最具中国特色文化形态——蚕桑文化

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,中国人的祖先从新石器晚期就开始养蚕种桑,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,蚕桑文化足以成为“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”。

蚕桑丝织是中华名族认同的文化标识,五千年来,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,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蚕桑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,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。而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丝绸文化、瓷器文化则标志着中原文明进入空前的鼎盛时期。

蚕丝是丝绸的基本原料,丝绸文化实际上就是蚕桑文化的高度发展成熟阶段。

蚕桑所成就的丝绸文化,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文明的象征,时至今日,中国的丝绸制品也同样被全世界所认可和推崇。

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以前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,我们不难看出,当时黄河中下游各地用蚕桑丝织为题材的诗篇不在少数。

《大雅·瞻印》说:“妇无公事,休其蚕织。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:“妇女们既不担负劳役,怎能不从事蚕织?”可见当时养蚕缫织是妇女的主要工作。

在古老的桑蚕文化中,桑树上结的果实酿造的桑葚酒也是桑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,也是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桑葚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,桑树上的桑叶养蚕并成就了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时,桑树上的果实桑葚酿造的桑葚酒才刚刚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。

对于紫酒的记载,最早出现于公元938年,相传于阗国国王李圣天,就将紫酒作为宴请贵宾的专用“国酒”。《五代史》记载:“圣天衣冠如中国,其殿皆向东,曰全册殿,有楼曰七凤楼。以蒲桃为酒,又有紫酒,青酒,不知其所酿,而味优美。”

这里所说的“紫酒”,经考证为桑果酿造而成的桑葚酒。

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对桑葚酒就曾经有过相关记载,桑葚捣汁饮,解酒中毒;酿酒服,利水气,抗衰助容颜。

桑葚酒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葡萄果酒。对于人类心脏及免疫系统的治疗及保护有10大作用的微量元素硒含量高于葡萄酒的12.41倍,蛋白质为葡萄酒的8.44倍,赖氨酸是葡萄酒的9.23倍,抗氧化物质等也远远高于葡萄酒。

除却丰富的营养价值,还有其自然的紫色,成熟的桑葚果香,自然发酵的酒香味,无一不透露着尊贵和优雅,全果酿造,充分保留桑葚酒的营养功效,美容养颜功效显著,桑葚酒同白酒一样作为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组成部分,毋庸置疑,桑葚酒更适合走向世界,更适合世界的欣赏眼光。

桑叶养蚕成就了中国丝绸文化的鼎峰,走出了海外皆知的丝绸之路,蚕桑文化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形态。